【記者 陳怡靜、陳再興/專題報導】
★「厚,網路斷掉了,我要怎麼MSN啊?」愈來愈覺得自己離不開網路嗎?小心得了「網路成癮症」!根據統計,有57.3%的中學生認為網路在生活中佔有很大份量。而大學生更是花費數倍的時間在網路上,除了找報告資料或與朋友通信聊天,不少人是掛在BBS站東看西看、分享生活,更有人一日之計在於「按」,每天起床不先開機,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。

★「如果電腦開著,卻連不上網路,那種感覺比沒有電腦還焦慮!」文化大學新聞系的小甜只要開著電腦,就很難離開網路。她不但信箱設定5分鐘自動收信,連msn都要開著方便朋友留言,一但聽到喇叭發出「叮咚」的訊息,她就會衝回電腦前看看是誰丟給她訊息。

●青少年 休閒新趨勢

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日前發表的「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」中發現,青少年最不能沒有的是手機(67.6%)和網路(57.3%),而中學生每周休閒活動時數為34.26小時,其中「上網」或「玩電腦打電動」的時間就高達12.27小時,顯然青少年的休閒趨勢已經逐漸傾向電腦及網路。

這個現象在大學生中更明顯,根據學生媒體文化一周針對北區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,有超過5成的大學生回家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打開電腦。而上網除了收發信件或查資料,還有近4成的大學生會不斷注意有無新信件,有7成2的大學生則是不斷注意通訊軟體中有誰上線。

「並非無法離開網路的行為都是成癮症,必需要靠其餘的表現來判斷。如果你每天上網超過4小時,而且對網路的依賴感非常深,從網路上得到的滿足感與日俱增,沒能上網就很焦慮,甚至影響到平常作息,這樣的情況持續6個月以上,就構成精神科定義中的成癮。」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明。

「網路成癮求診的患者中,7成以上是12歲到18歲青少年,多半是家長發現孩子的生活習慣改變或出現其他毛病,才想到要來就診。」許正典說,雖然很多人都離不開電腦,但還只是網路使用者或網路濫用者,若非影響到生活,還不至於到網路成癮。

隨著科技生活的日漸進步,網路成癮症成為新興的心理疾病,有小孩離不開網路被爸媽帶來看診,還有成年人因為猛泡網咖而來看診。「曾有年約40歲的中年男性因為每天都泡網咖,騙家人說他要去上班,其實是去網咖裡上網一整天。最後是老闆看不過去,怕他猝死在網咖裡,才說服他來看診。」許正典舉例。

「其實網路成癮的過程和菸癮與酒癮很相近,多半都是偶然中接觸到,或經同儕的帶領而接觸,但是逐漸會從使用者變成濫用者,最後成了成癮者。」許正典說,重點是在為什麼會逐漸進階,例如透過網路而啟發潛在不願表現的人格等原因。

●成癮者 類型各不同

根據許正典觀察,網路成癮者可分幾種類型,像是語言使用有困難者,這種類型比較喜歡利用網路溝通,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當面接觸會有恐懼感或害怕得不到希望的回答。「最明顯的狀況是,他在msn上會很自然地表達自己,但面對面看診時,問他好不好?他只會說還好啦,與網路上健談的形象完全不同。」

其次就是熱衷線上遊戲者,這類型的求診患者多是青少年,他們對於連線遊戲的「練功」、「換寶物」或「破關勢如破竹」等非常著迷,不只是可以掌握線上遊戲的爭奪快感,多半也夾雜著社交情緒,特別容易與遊戲者交朋友,久而久之就習慣於這樣的虛擬社交模式。

「資訊焦慮症則是比較多人有的毛病,特別是與工作有關係。這類型的人通常會不斷需要新資訊,三不五時就要注意一下有無新信件或有沒有人找他說話。如果沒有資訊來源,他就會非常的焦慮。」許正典說明,資訊焦慮者比較不會網路成癮,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可以掌控或選擇資訊。

上色情網站、賭博或購物也是網路成癮者的類型之一,不過許正典認為這並非是網路造成的,而是多了一個管道可以去解決自己的需要,與現實生活中的購物狂或病態性賭博狂是類似的,再加上網路使用的便利性,才比較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。

感覺: 我也快變成一份子了!

7/11/04 12:12:38 p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n 的頭像
    yun

    因為你,所以我幸福

    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